
2025年暑期,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三秦学子探宁强 农脉薪火绽新光”实践小分队,循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奔赴汉中市宁强县,深入当地茶、生物酵素、非遗羌绣、天麻四大特色产业一线,用脚步丈量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收集一手素材、贡献青春思路。
首站玉皇观千山茶园,队员们沉浸式了解茶树“种植—采摘—加工”全流程。这座集生产与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园,通过“茶旅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升级,让队员们直观看到:嫩绿茶芽间,既有现代化管理技术的高效,也有千年茶文化的传承温度。
在五丁生物酵素科研所,葛根酵素、桑黄酵素等创新产品让队员们眼前一亮。科研人员详解酵素的健康功效与研发逻辑后,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生物科技正成为宁强健康产业突破发展的“新引擎”。
非遗文化如何“活”起来、带富乡亲?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作为陕西非遗“宁强羌族刺绣”的传承阵地,公司以“企业+学校+基地+合作社+绣娘”模式,将羌绣元素融入日用品,不仅守住了文化根脉,更带动数千名妇女就业,尤其帮助贫困户脱贫,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增收”双赢。
而在宁强天麻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让队员们看到特色农业的潜力: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企业深耕天麻品种改良与技术研发,既让天麻产业走向规模化、科学化,更直接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
数据见证宁强发展:2023年该县县域生产总值达141亿元,同比增长8.8%;以天麻为主的绿色食药产业产值突破45亿元,带动13.4万人就业,还先后获评“中国天麻之乡”“全国茶业高质量发展县域”。
“乡村振兴是产业、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力。”实践队员、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232班刘宇欣表示,此次调研让大家读懂了家乡的产业优势,未来会继续将数字媒体等专业知识与家乡需求结合,当好“家乡联络员”,为宁强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路添砖加瓦。(通讯员:刘宇欣 温丽凤 翟柯于 刘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