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财经体育娱乐汽车房产女性健康旅游科技家电游戏家具传媒
首页   新 闻   财 经   体 育    娱 乐   汽 车   房 产   女 性   健 康   旅 游   科 技   家 电   游 戏
当前位置:陕西在线 > 新闻 >
银川西夏区:发挥资源优势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
时间:2019-10-22 11:09   浏览次数:

 

《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西夏区地处富饶美丽的银川平原西部,是银川市市辖三区之一,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闻名遐迩的世界优质葡萄黄金产区,是宁夏西线旅游核心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获得“中国贺兰砚之乡”、西北地区“十大旅游潜力县(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西夏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积极落实“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葡萄种植酿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近日,《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对话中共西夏区委书记刘虹,探讨西夏区如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如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突破新的经济增长点,惠及民生。

 建设科技创新城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西夏区确定了“建设银川科技新城、加快西夏突破”的新发展定位,坚持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2018年,西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03亿元,同比增长8.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3亿元,同比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1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0元,同比增长7.7%。

科技创新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7所,在校学生近15万人。有宁夏地矿研究院、宁夏建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15家,共享装备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所,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万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家。截至2018年底,西夏区拥有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遥感测绘勘察院、宁夏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5家科研院所;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宁夏葡萄酒技术创新中心、宁夏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中心等20家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重点实验室);宁夏先进铸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共享集团)、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实验室等7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共享装备、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等18家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引进杨国平(博士,主要研究微生物领域)等10位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100名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和1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R&D投入3.81亿元,同比增加50%,占银川市21%,自治区13%;专利申请1339件,专利授权量7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74件,列居全区首位,全国中上。

坚持党建引领,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坚决落实自治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相关要求,按照自治区考核细则,制定西夏区乡村振兴考核细则,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主业意识,书记抓、抓书记,坚持述职述责、约谈、工作考核等制度,督促指导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四个优先”要求;把“四个优先”的落实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方面,切实做到优先考虑农村需求,为全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提供保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三大三强”、“两个致富带头人”、“党建铸魂促发展”为载体,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配备和培训力度,解决党务工作力量不足、业务不专、保障不力等问题。

实现美丽乡村科学发展。目前,已完成《西夏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西夏区田园综合体发展总体规划》。在振兴路径上,西夏区提出“四化同步”方针(城市化、产业化、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抓好“八村”建设(优村、活村、靓村、厚村、治村、富村、创村、智村)。在产业振兴方面,提出构建西夏区“一轮明月、三朵彩云、多颗繁星”的产业优化布局方案(一轮明月:把绕城高速以内区域;三朵彩云:酿酒葡萄、富硒枸杞、生态农业发展;多颗繁星:农(林)场、镇、村建设)。在产业发展思路上,提出以乡村旅游为引领,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分类有序推进。同时,全面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庄点。

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以园区化、科技化、亩均产出效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切实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今年,西夏区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对辖区53家农资兽药店和22家农业生产基地的在线监管功能,力争实现全覆盖,西夏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计划完成300份以上检测任务;结合实施盐碱地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等项目,切实促进农业“三减”及秸秆综合利用取得实效;结合“芦花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争取列入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显现。2018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60.1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201.8万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农业嘉年华海棠节系列活动、新牛庄园第二届亲子游园节及两场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新增银川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合作社3家,申报农业科技示范企业4家,37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71244万元,净利润4639万元,上缴税金2153万元。2019年,将继续大力支持各类活动开展。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计划投资3371万元,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项目5项,其中2019年春季小农水维修改造工程已完工,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续建)、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农十二队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西夏区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水利配套工程、西夏区田园家庭农场高标准项目(农发)正在顺利推进中。

全域绿美项目建设逐步推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2019年,在平吉堡奶牛场、贺兰山农牧场种植杜梨1458亩;计划实施枸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枸杞低产低效园改造项目;在贺兰山农牧场实施农田林网70亩;实施引黄灌区平原绿网工程2300亩,实施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建设项目3300亩,截至目前完成引黄灌区平原绿网工程900亩,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建设项目2700亩。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按照“两次六分、四级联动”的垃圾治理流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主体模式,由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编制完成《西夏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0)》,已通过自治区住建厅正式审定。

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坚持以道德淳民风,践行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明“风向标”;坚持以文明促新风,持续移风易俗立“规矩”培育美善乡风;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明宣传阵地。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扫尾工作,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

推进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西夏区历史文化比较厚重,有远古时代的贺兰山岩画,有西夏王朝的西夏王陵,更有现代文明像张贤亮老先生留下来的镇北堡影视城,同时,还有大力发展的葡萄酒产业。可以说,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是多元的,多重的,也是厚重的。

从全域旅游角度来讲,西夏区的整体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12个一级景区,其中一个5A级,两个4A级。近几年,西夏区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围绕着国家提出的“全时全景全民全业”八字方针。从城市建成区到农村地区,都围绕旅游在转。同时,一二三业都围绕着旅游去发展。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用大田做画稿展现历史画面;二产,西夏区老工业基地原有的一些工业厂房腾挪出来,变成一个工业旅游产业园;现代服务业方面,除了传统的商贸服务业之外,大力发展特色街区经济,像怀安路夜市,现在已变成了打卡的网红地,对老百姓的就业和致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西夏区共有2A级以上景区11家,其中,5A级1家(镇北堡影视城),4A级4家,特色葡萄酒庄25座,农家乐34家(星级农家乐9家),星级宾馆3家。丰富的风景名胜为西夏区发展提供了靓丽名片,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景点闻名遐迩。西夏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单位。镇北堡影视红酒小镇和兴泾镇国际陆港小镇分别列入国家和银川市特色小镇重点支持建设的项目。

以葡萄为载体,打造全产业链。近年来,西夏区凭借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地带”资源优势,走葡萄种植、酿造和酒庄特色旅游等全产业链道路,全力将葡萄产业打造为绿色富民的特色产业。截至2018年底,西夏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3.5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3.25万亩,鲜食葡萄0.27万亩,已建成酒庄25座,在建酒庄2座,投产酒庄23座,形成了以镇北堡镇为中心,辐射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银川市园林场三大种植区域的葡萄产业聚集区,年生产优质葡萄酒1.4万吨,年销售0.5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辖区贺兰晴雪、志辉源石酒庄为“三级列级酒庄”,迦南美地、张裕等5座酒庄为“四级列级酒庄”标准,米擒、蒲尚、蓝赛等8座酒庄为“五级列级酒庄”,张裕酒庄为4A级景区,志辉酒庄为3A级景区。

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全域旅游 

近三年,西夏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游客接待量累计突破1800万人次,分别占银川市的42%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21%,旅游总收入突破 148 亿元,占西夏区GDP的15.2%。2019年上半年,西夏区接待游客273.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和15.4%。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还需以市场为主导,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全域旅游新格局。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夏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四套班子” 包干制度,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齐心共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合力。设立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组建旅游警察大队,成立10余家行业协会,完善旅游行业监督管理、产业规划统计、行业诚信服务等治理体系,为全域旅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政策保障,助力全域旅游新发展。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城乡、交通、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融合,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主攻点,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提升城乡旅游接待服务功能。通过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盘活工矿企业存量用地等灵活土地政策,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资金和空间需求。

提升公共服务,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抢抓银西、包银“高铁经济”发展机遇,开工建设银川火车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成110国道、新小线等旅游风景道(210KM)、城市绿道(80KM)、休闲步道(160KM)、自行车骑行道(150Km),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通了观光巴士、旅游公交、景区直通车等特色旅游交通,将 “厕所革命”从景区、乡村旅游延伸到城市街区、乡村、旅游线路等。

完善供给要素,打造全域旅游新体验。不断完善要素体系,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2家4A级景区实施5A级景区创建工程并取得实效,不断拓展城乡旅游休闲空间;大力提升特色餐饮的品牌知名度,积极发展文化主题酒店、酒庄民宿、乡村客栈、自驾车房车营地等特色旅游住宿业态;全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及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葡萄酒旅游、温泉度假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品牌。

规范安全秩序,建设全域旅游新体系。建立了以民宿“西夏标准”为代表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实施旅游企业“红黑榜”制度。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对景区内综合性施策、全流程监管、闭环式管理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完善旅游投诉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整合公安、消防、医疗等应急力量,提升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保障游客安全。

强化品牌营销,促进全域旅游新发展。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营销机制,创新线上线下、区内区外联动营销模式,实施旅游市场开发奖励政策,成立西夏区大旅游商业联盟,共同打造“神秘西夏”旅游品牌。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礼、国际葡萄酒品鉴大会、第40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举办以及《神秘的西夏》等影视作品的传播,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品牌插上腾飞的翅膀。

打造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

 贺兰山,地跨三市五县区,阻挡了西伯利亚的滚滚寒流和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漫漫黄沙,为银川平原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被称为银川人民的父亲山。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大,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西夏区通过两年的实地调研,提出了符合西夏区实际情况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系统治理思路,在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改造和利用,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以有限的人工干预手段实现森林、草原、动物资源在生物学特性上的正向演替,最终绘就“山青翠、林深幽、草常绿、水清冽、鸟翱翔、人惬意、景别致、酒甘醇”的和谐共生蓝图。

西夏区自2018年初,按照不同类型,采取工程化管理模式,确定了9个具体建设子项目,分别是: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生态经济林科技示范区项目、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浅山区生态森林景观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小镇道路景观项目、贺兰山东麓认建认养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贺兰山东麓防护林改造提升项目、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核心区稀有葡萄品种繁育项目、采空区生态恢复治理及全民科学保护研究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110国道道路景观改造提升项目等。

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和美丽宁夏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西夏区坚持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有限利用、全面发展的工作原则,通过各个项目的逐步实施,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地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全域旅游为契机,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在建设之初,以改善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浅山区的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蒙古扁桃、长柄扁桃、文冠果等生态经济与景观作用兼具的树种,以及适应本地气候的樟子松、白榆等树种的广泛种植,不但及时解决了农民手中积压的各类苗木滞销难题、促进特色种苗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示范种植生态经济与景观树种达到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效益双赢造林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内旅游、休闲、观光和文化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对西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在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西夏区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不断丰富建设内涵,思路越来越广、想法越来越多。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村昊苑村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人居环境美、乡村旅游旺、农民增收快”的发展目标;通过生态建设、葡萄酒产业劳务输出与脱贫富民、旅游产业、文化宣传相结合,实现“收入稳定、产业兴旺、环境改善”的目标;通过砂石采空区生态修复、贺兰山红尾鸲保护项目、西夏区候鸟栖息地保护项目与全民科普相结合,实现“修复无死角、科普不遗漏、保护更有力”的目标。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多个建设方向上实现多元化融合发展,形成“遍地开花、百花竞放”的发展格局,不断加快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墨画描绘成为绚烂多彩的工笔画。

 




上一篇:天高海阔启“新篇” 北汽集团“领秀”青岛车展   下一篇:灵武市:重塑自身禀赋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
文章编辑: 乐乐小编